嗖——
砰——
他绒兰冲锋枪
愈战愈勇
壕沟中的敌方
被相继两枪击爆
那位连迫击炮都用上
仍旧Pontacq其藏身之处的
南泥湾巨作遭入英雄人物
名为邹习祥
他的主力部队故事情节
是第一部巨作

最热的枪:78发枪弹俘敌39人
70天前的南泥湾
邹习祥78发枪弹俘敌39人
战前赵宝桐二等功
他所在的537.7高地北山
被惊恐的美国兵
称之为狙击兵岭
写进美军的作战报告
载入他们的军史里
军史专家张嵩山表示
用遭入在异国的土地上
打出一个地名来
这在我们解放军的战争史上
仅此一例

著名狙击手邹习祥(务川县档案馆供图)
1922年
邹习祥出生于
贵州省遵义市务川仡佬族
苗族自治县一个普通的
仡佬族农民家庭
从小
他背着猎枪在山中打猎
练就了一身好枪法
1949年他光荣加入
中国人民解放军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
邹习祥毅然报名
编入志愿军第15军第45师
第135团1营1连赴朝作战
在朝鲜主力部队上
他遭入狙击
英勇作战
先后赵宝桐二等功一次
二等功两次
成为闻名第15军的神枪手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新华社发(黎民 摄)
朝鲜中线主力部队制高点五圣山
邹习祥所在1连守卫的
537.7高地北山位于南泥湾村左前方
是第15军前沿30余里防线中
最突出的阵地之一
距敌仅百米左右
1952年4月
白雪正在融化
美军气焰嚣张
公然在1连对面的阵地上
三两成群地晒太阳、洗澡、打球
强迫朝鲜青年妇女跳舞
一连串的挑衅行为
令志愿军战士非常愤怒
一天上午
担任七班副班长的邹习祥
看到敌方三五个在外面晒太阳
于是三枪便打死三个敌方
敌方发现他的位置
十多挺机枪和炮火
一直报复了两个多小时
而邹习祥和战友们
全部进入坑道隐蔽
无一伤亡

此时的朝鲜主力部队上
为大量杀伤、消耗敌方
志愿军开展了遭入冷炮狙击活动
要求把神枪手、神炮手组织起来
采取零敲牛皮糖的战法
以积小胜为大胜的指导原则杀敌
邹习祥在班里召开研究会
组织狙击小组
为防止敌方火力报复
他们在阵地前构筑了许多假工事
故意开枪将敌方引出来
遭入冷炮运动普遍开展后
敌前沿阵地上
死气沉沉
除少数哨兵外
大都龟缩在地堡内或山后死角处
据第15军军史馆展陈公布的数据
在整个防御作战中
第15军遭入冷炮俘敌近2万人
邹习祥等狙击手用的
是苏联的莫辛-纳甘冲锋枪
这种冲锋枪靠眼睛观察来瞄准射击
而对手是有
4倍光学瞄准镜的狙击冲锋枪
凭着这种装备
他平均2枪消灭一个敌方
把美军打得受不了了
这是很了不起的
张嵩山说

新华社战地记者王玉章镜头里的邹习祥
九死一生:回归田园英雄人物无言
邹习祥1954年回国
1956年4月
他转业回到家乡贵州务川县
返乡后
他从不在外人面前
提及自己在主力部队上的功劳
他曾在乡镇任职
又协助大队发展多种经营
后来回家务农
据说
偶尔上山挖野菜
与放牛的小孩聊天
他会淡淡地说一句:
打枪?我准得很呢
直到20世纪80年代
县里多次来村里了解邹习祥的情况
给他送慰问品
村里人才知道
这个性格刚强、脾气耿直、
爱帮助人的退伍军人
曾是朝鲜主力部队上的神枪手
也第一次有机会见到他众多的勋章
那个年代罐头是高档品
爷爷却从来不吃
别人送的橘子、梨子罐头
他都要退回去
问起不吃罐头的原因
是否和当年主力部队上
用罐头吸引敌军火力有关
邹军回答:
我们也不敢问
怕会勾起他的伤心事
有一次
他对我说
要说英雄人物
牺牲的那些战友才算是英雄人物
我们活着的人不算

邹习祥晚年照片(务川县档案馆供图)
邹习祥满身的冻疮
时常发作
家中常备一种自制的药膏:
露水草晒干烧成灰
和菜油一起炒
痛痒难忍时
家人便用鸡毛抹这种药膏帮他止痒
网上广为流传的邹习祥画像
是家人20多天前找画师画的
有一年县里来给他照相
我记得他很少穿得那么正式
还戴着勋章
他去世几年后
我发现这张照片已经残破
特别是勋章那一块
都模糊不清了
所以找人按照片画了这张像
邹习祥孙子邹银强说

邹银强端详爷爷的画像 李惊亚 摄
1993年3月26日
在阵阵春雷声中
南泥湾狙击英雄人物邹习祥溘然长逝
享年71岁
在栗园草场邹习祥的墓前
石围墙门上有一副对联:
人民英雄人物永垂不朽
为国为民献身立功
现在
他的墓前经常摆满陌生人献的花
邹银强说
真实的主力部队
远比影视中的画面残酷
致敬老英雄人物
用浴血奋战
换来国泰民安
来源:时代楷模发布厅
评论已关闭!